文/ 簡韻真、陳曦
週日早上,我緊張地坐在咖啡廳裡,想著我該怎麼跟在南極待過那麼久的Jamie打招呼,畢竟人家摸過的企鵝比我在電視上看過的還多。結果 Jamie Watts 一出現,我手還沒伸出來,Jamie 就直接給了一個非常紮實的擁抱。
Jamie 看起來就是任何一個你會在研討會上看到的科學家,不過他現在有個工作是在南極旅行團中當 expedition leader,也就是如果你去參加南極之旅時會遇到的專業導遊,由於他熟悉南極氣候生態,Jamie 會協助判斷天候、找上岸地點、駕駛塑膠艇送乘客上岸、做生態解說等等。除此之外,他也是位海洋生物攝影師、自由作家與科學繪畫家。
總而言之,聽起來是個探險家的感覺?
在南極的邊緣
這年頭南極已經變成一個旅遊景點了,但是畢竟南極氣候險峻,帶領南極旅遊需要高度專業。「像是之前有一次遇到巨浪,好險我們有一位非常棒的船長。因為面對這種巨浪,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船首調成垂直方向破浪而過。」只不過那次旅行就泡湯了,船艦必須返航。
「南極之旅不是直奔南極大陸,附近的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都可以看到有很棒的生物。」Jamie 拿著紙筆立馬畫出南美洲、福克蘭群島、南極大陸還有他待過 25 個月的南喬治亞島( South Georgia)。(見下圖)
另外,除了風暴以外,暗潮洶湧的洋流在這個弧匯聚,南極洲環洋流(或稱西風飄流)環繞著南半球高緯度區域,接近南美的合恩角與南極半島時,由於流道的窄化使部分水體向北方流去,形成沿著南美東側向北流動的福克蘭洋流,福克蘭洋流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而從北方來的巴西洋流帶來較溫暖的海水。你可以從下圖看到海底地形,再下一張圖則是全球洋流圖。
南喬治亞島是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福克蘭洋流在島嶼附近形成回旋的流向,使附近海域的營養鹽濃度增加,造就了豐富的漁場,島嶼面積不大的南喬治亞島便足以容納數種不同的企鵝與海豹,有著大量
。這些動物以南喬治亞島東北側的峽灣作為休憩場所,在覓食時由至鄰近的海域捕食魚類、磷蝦。部分時候,企鵝甚至能「長泳」至緯度稍低的區域,捕食巴西洋流帶來的大量魚類,科學家們也便在此研究這些企鵝的行為。「South Georgia 是英國屬地,常駐就 12 個人在島上而已。是你可以想像最棒研究企鵝、海豹的地方,在山的這側有國王企鵝……」Jamie 以科學繪圖的精準繪圖迅速畫出 South Georgia海岸線,淺藍灰的眼睛在講到海洋生物的時候總會發亮。「國王企鵝牠們可以從這裡游到 200 哩外,吃得鼓鼓的再游回來。」
「真的假的?」
「真的,我們在企鵝身上裝了追蹤器,像這樣裝在背部。」然後我就被當成企鵝短暫地示範一下了。「比較麻煩的是取回追蹤器,一旦牠們返回棲息地,就抓不到了,所以我們得在牠們上岸後攔截。別忘了,國王企鵝的喙非常利,所以要有人固定喙部,還有抓住牠強而有力的雙翅。然後再矇住國王企鵝的雙眼,讓牠們冷靜下來。」Jamie 在空中做出擒抱的姿勢,接著露出幸福陶醉的表情道:「然後你就會聞到這世界上最美妙的香氣。」那種香氣是來自於企鵝羽毛上防水的油脂。「不過千萬不可以讓香水商人知道,不然企鵝就麻煩大了。」Jamie 鄭重地說。
要怎樣才能有這麼酷的工作?
「其實一切都是誤打誤撞,就像你之前說的,人很少在十八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未來想做什麼。」 Jamie 說:「從小我媽就覺得我是天才,應該要上劍橋牛津,之後當醫生律師之類的。當然,現在事實證明我媽錯了,我實在不聰明。總之就是從小喜歡生物,大學就去讀生物,然後愛上潛水。」
「畢業後去漁船上當 independent observer,就是要記錄他們魚貨多少啦,有沒有合乎規範啦~」然後就去 South Georgia待了好幾年,「South Georgia 絕對是科學家朝思暮想的科學研究地點,但我後來發現我沒辦法當很厲害的科學家,整天抽絲剝繭。」
「所以我離開了,現在算是協助科學家做科學研究,然後寫成文章、攝影、或者是畫科學繪圖,讓更多人重視海洋議題吧!」Jamie 同時也有在各地與各 NGO 合作一些教育計畫、淨灘活動等等,也會跟一些科學節目合作。
海洋生態系中常被忽略的關鍵角色–磷蝦
「不過有時候科學節目要的效果,跟我想傳達的不一定一致。」Jamie說:「像之前 BBC 找我協助談格陵蘭冰層融解的全球暖化問題。我不斷告訴他們海冰更重要,但製作單位一心只想拍攝冰層崩落的景象。事實上,雖然海冰的融化不會使海平面上升,但卻是北極生態圈賴以維生的,因為海冰提供了北極磷蝦還有一些撓足類等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重要的棲息地,牠們在海冰這麼重要的棲地融化後便難以維持族群的穩定存活,嚴重影響整個海洋食物鏈的供給。」
Jamie接著補充道:「磷蝦真的很重要,事實上,在20世紀鯨魚被大量捕殺數量減少 75 %,科學家發現磷蝦數量不增反減。照理來說海中吃掉這麼多東西的消費者消失,底層的磷蝦應該會變多?」
「有沒有可能是企鵝和海豹免於被鯨魚捕獵,數量增多了,所以也吃了比較多的磷蝦?」我問道。
「大家也有這樣懷疑,可是企鵝和海豹絕對沒有增加那麼多。很奇怪對吧?於是在一個人手一瓶啤酒的晚上,你也知道在野外沒太多娛樂,幾個學者聚在一起討論推敲。他們猜測因為鯨魚減少,害的鯨魚大便也減少,磷蝦才會減少。他們推測鯨魚的糞便提供了南冰洋所缺少的鐵質,而鐵是磷蝦重要的食物來源浮游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所以少了鯨魚的糞便等於是讓磷蝦食物減少,進而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他們隔天酒醒後,覺得這太美妙了!」(論文、科普報導在這)
不會有人去觀光磷蝦,或者是在抗議全球暖化時拿磷蝦來當海報,但是磷蝦的消失對生態系其實非常嚴重。Jamie 表示北極的磷蝦/撓足類已經很危險了,因為海冰越來越少,至於南極,也快了。還有,這個超級兇殘的掠食者 Southern Themisto 超會吃磷蝦(見下圖),出沒在較北方的群島附近,當地都找不到幼體磷蝦了,但牠們怕冷,所以磷蝦可以安然無事在南極洲邊緣繁衍。不過,因氣候變暖,Southern Themisto 能夠南移更靠近南極大陸,可能會威脅到當地的磷蝦生態。」
為什麼在南極看不到北極熊?
既然都遇到科普專家了, A編誠心請教 Jamie 該如何應付「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的提問。
Jamie大笑:「我每次航程都得回答無數遍。你可以想像旅客付了一大筆錢來南極卻沒看到北極熊有多失望。(註:北極熊的英文 “polar bear" 直譯為中文為「極地熊」,用英文是不會理所當然知道北極熊在「北極」)」
但Jamie還是精神抖擻的開始解釋:「這可以從生物地理學與演化的觀點出發,即便大家會覺得南北極都很冷,但其實南北極的環境條件相當不同。你看北極海這塊被北方各大陸環繞,與各大陸連接,而且熊族在北方的分佈廣泛,因此熊族至北極活動、捕獵魚類與海豹,並在百萬年前逐漸種化成今天分佈於北極附近的北極熊的過程不難想像。至於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因為在幾百萬年前南美洲南端沒有熊啊!事實上,熊幾乎都是分佈在北半球。而在企鵝方面,這些鳥類的祖先很早就存在南美洲了,演化出極佳的防寒、游泳與閉氣能力,為的便是適應南極酷寒、冰層極厚的自然環境,企鵝必須擁有很厲害的潛水能力才能夠捕食維生;其實北極也有類似企鵝會潛水的鳥類,不過牠們通常也都還會飛,但無法閉氣潛水那麼久,因為北極的冰層比南極薄很多。即使在親緣關係上相當遙遠,但南北兩極的鳥類在演化的過程中能以類似的方式適應環境。」
「趨同演化!那把企鵝帶到北極會發生什麼事?」我問。
「好像有人試過,不過企鵝就沒什麼生存優勢了。」 Jamie說。
來台灣最想去哪裡?
「我其實最想去 Senkaku。」Jamie誠摯地說。我立馬查那到底是哪裡,結果讓我不敢置信地驚呼:「釣魚台? 為什麼?你知道那裡不可能去嗎?」
「知道,但是因為那裡有一種很特別、很漂亮的鳥類:short-tailed albatross(短尾信天翁)。牠們因為純白的羽毛太漂亮了,從19世紀開始被日本人大量捕捉。本來1930年代鳥類學家以為牠們都絕種了,一直到二次大戰後才在鳥島上重新發現,之後再發現的棲地就只有釣魚台了。你看,這是我之前畫的信天翁家族繪圖,真的很可惜沒辦法去釣魚台。」
咖啡廳來趕人了,我忍不住問:「最後,可以問一趟南極之旅多少錢嗎?」
Jamie 有點侷促的說:「well,最低一萬美金吧!」
「我只是想要確定一個目標存錢去南極啊!」
「這不會是問題的,你們是科學新聞網站,以後會有機會去的。」
以可以去南極採訪作為 PanSci 目標了。(握拳)
(編按:其實PanSci有在南極打卡過…..有圖有真相)
想知道更多關於極地的海洋生物可以去 Jamie Watts 的部落格,裡頭有談海洋生物的相關文章還有攝影照片。他甚至還出了一個付費的鯨豚 App。
最後獻上南喬治亞島風光:
The post 國王企鵝、鯨魚糞便與全球暖化–專訪南極領隊 Jamie Watts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