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明堂
圖勒,這個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活歷史,沉默的存在地球頂端,它透露出一個國家在不安全感的驅策下,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仔細一想,跟「冰蟲計畫」比起來,我們的「瘋狂的點子」實在一點也不瘋狂。
永夜時的室內工作
我們到達圖勒基地的第一個月,太陽每天都在天際四周轉圈圈,斜斜的照著我們,到了晚上,陽光轉為溫暖的金黃色,但是日頭就是不會掉到地平線下,我們往往得拉下不透光的窗簾才睡得著。到了 8 月底,太陽開始會落入地平線,起初消失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每天慢慢的增加。
我們一週工作六天,星期天休息,不休任何假日。由於在諾福克已經有過試組裝的經驗,正式組裝進行得還算順利,在 9 月中就把望遠鏡的主體組裝完成。
進入 10 月,每天的陽光只剩下幾個小時,溫度愈來愈低,戶外的工作環境也愈來愈嚴峻。我們轉移到廠棚內,開始組裝格陵蘭望遠鏡最精密的部件:主碟面。
主碟面是安置在望遠鏡主體上端的碗狀物,分為碟面反射板和支撐碟面的主鏡結構體。碟面反射板是一層幾近完美的拋物面,由 264 片精密加工過的鋁質反射板組合而成,主鏡結構體則是由 24 瓣精密製造的複合材料結構所組成。
由於機械結構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產生熱脹冷縮,進而影響拋物面的精確度,所以碟面反射板必須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的環境組裝、校準,就 10 月來說氣溫還不夠低;主鏡結構體雖然也需在低溫下組裝,但剛入冬就可以進行。
廠棚內沒有暖氣,溫度一直在攝氏零度以下,跟在冷凍庫裡差不多。我們每個人全身從上到下,頭套、保暖衣、羽絨衣、防風大衣、手套、雙層褲,再加上雙層襪,包得跟熊一樣。儘管如此,每次工作不到一小時,手腳都被涷僵,必須回到保溫的貨櫃屋中取暖。
工作進行中,擋不住的天寒地凍
幾個從台灣來的同事發現,身體的寒氣似乎都是從腳底下冒上來,好像地板特別冷。聽他們這麼說,我才回想起夏天請丹麥人挖地基的時候,才往地底下挖深大概半公尺左右,就會碰到堅硬的永凍層。到了冬季,氣溫變冷,加上沒有陽光加熱,永凍層應該更靠近地面。
這時才恍然大悟,我們踩在一片大冰塊上工作!夏天穿的工作鞋根本擋不住冬天的寒氣,必須換成更保暖的冬季鞋。
提姆是新英格蘭人,知道寒冷的環境要穿什麼樣的鞋子。他趕緊上網到亞馬遜訂購⸺其實這是軍人的福利,美國為了照顧軍人,就算你遠在北極的圖勒空軍基地,還是收得到亞馬遜的商品。
只是網購新鞋子緩不濟急,最後還是靠提姆的面子,到基地的軍事補給單位,要了幾雙美國大兵的極地雪靴(非賣品),才讓我們免去「天寒地凍」之苦。
到了 10 月中完成組裝,廠棚內的溫度已降到接近攝氏零下二十度。10 月底的某天,太陽完全的消失,進入了永夜。一開始白天最亮的時候就像是太陽剛下山的黃昏,或是破曉之前的時刻,如此再過幾個星期,天色就變成全黑,大概要到 2 月初才能再看到太陽升起。
在永夜、酷寒、孤立的環境下長期工作,並不容易適應,生理上接受不到陽光的調節,每天總是覺得沒有睡好;戶外溫度極低,不太能外出閒逛,只好在空餘的時間強迫自己上健身房,鍛鍊想要滋養的肌肉。
不過,考量人員的安全和其他的工作安排,在主鏡結構體完成之後,我們就讓成員各自回到溫暖的家。最重要的反射板組裝,將會在明年春天進行。
——本書摘自 2020 年 4 月選書《黑洞捕手:台灣參與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故事》,2020 年 3 月,天下文化。
The post 太陽升起前,把握最後的永夜!與時間賽跑的組裝任務——《黑洞捕手》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