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在這篇文章裏頭,你不會看到大量的政策分析,也不會看到對新加坡或李光耀的推崇或貶低——遑論筆者對這兩者都談不上熟悉。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偷渡「別讓圖形不開心」(Parable of the Polygons)這個有趣的互動網頁,以及讓各位了解,你一個「無害的選擇,會導致怎樣不和諧的社會」。
那麼,來簡介一下新加坡的社會組屋吧
既然都擺在標題了,還是要來談談李光耀的社會組屋。簡略來說,這是一項「住者有其屋」的政策,為了讓新加坡的每一位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能有自己的房子而推行的政策。方法很簡單,由新加坡政府自己規劃及建設房屋,然後出租或賣給新加坡人。當然還有一些補助跟限制,在此就略過不談,如同我開頭承諾的。
但為什麼這項政策這麼值得玩味呢?因為它的「組屋」性質。
在二戰獨立出來的新加坡,是個族群的大熔爐。主要人口由華人、印度人,以及馬來人所組成。而在這樣有著多樣族群的國家,相信世界上已經有很多例子告訴你,想要大家融洽地相處在一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李光耀提出的組屋,除了解決根本的居住問題外,也帶了點想要讓大家好好相處的意味。
在這項政策中,每個族群在每座組屋中,有固定的配額。也就是說,華人在全國人口的比例有多少,在一座組屋中分配給華人的房子,也就只能那些比例。而這樣的規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在獨立前族群間壁壘分明的新加坡,漸漸融合了起來。
所以,這些圖形和社會組屋的關係是?
說到這邊,沒有要你高喊「Heil Hitler!」(希特勒萬歲!),也沒有要否認這有其他問題的存在,而是要帶你來看看,這樣的組屋,跟這些三角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接下來,你可以點開這個「別讓圖形不開心」網頁,跟著裏頭的描述一步步玩下去。也可以節省你的網路流量,繼續看我乏味的文字描述(強力推薦點開網頁!)。
好的,你現在選擇了繼續看下去,就給你點「別讓圖形不開心」這個網頁的描述。
就像你在圖片上看到的,這邊有三角形和正方形,姑且稱他們為「角角」和「方方」好了。當角角待的地方,和他一樣是角角的傢伙不到三分之一時,這個角角就會「結屎面」。如果這個角角待的地方,在他周圍有兩個方方,剛好是三分之一時,角角就會笑得跟朵牽牛花似的。但是,要是角角的身邊圍滿了同樣的角角,他就會擺出「嗯嗯呵呵去洗澡」的臉。
好的,那為什麼一定要三分之一呢?要是角角希望他的周圍一半都要是跟他一樣的角角呢?
恭喜你,當角角和方方都露出笑容時,你會發現方方跟角角被漂亮的分開來了!還分得很開!
但遺憾的是,這不是童話故事裡要你從黑豆群中挑出綠豆就可以得到好處。當現實社會中,角角和方方變得只跟自己的同伴在一起時,那漂亮的一群黃跟一群藍,就是社會被撕裂的模樣。
「喔拜託,只是想要一半的鄰居是角角而已,有這麼嚴重嗎?」
廢話,難道你以為社會中只有你一個抱持著這種想法嗎?
好,那要是角角決定,不用二分之一,也不用三分之一,就算只有一個鄰居跟自己一樣是角角就好,這總可以改善吧?
很遺憾的,當所有人(或者是圖形)只被動地等待著其他角角或方方搬到自己隔壁來時,這個社會並不會有所改變,因為「嗯嗯呵呵去洗澡」的狀態並不是無法忍受的。再次,難道你以為社會中只有你改變想法等著其他跟你不同的鄰居搬來嗎?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改變你的想法。當一個角角認定,「如果小於10%或大於80%的鄰居跟自己一樣是角角時就搬出去!」那麼,你會看到黃色跟藍色交雜在一起,以一種亂中有序的方式混在一起。
而這,就是李光耀的政府組屋,限制族群比例所達成的效果。
一個小小的偏見可以造成社會如此巨大的撕裂傷,那麼相對的,一個小小的融合希望,也足以改變這個分裂社會的面貌。單純的被動是無法達到這樣的改變,只有主動的出擊,這個社會才能融合在一起。
而這,就是李光耀的社會組屋跟這些圖形組合在一起,想要告訴你的事。
最後囉嗦地補一句,要是你點開那個網頁跟著它玩,那麼就可以省下觀看中間500多字的廢話了。
參考網頁:
Parable of the Polygons/別讓圖形不開心
新加坡「住者有其屋」計畫與我國住宅政策之比較 [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Nov. 29th, 2013]
在新加坡公共住宅住超過10年的台灣人:柯市長要弄好公共住宅,一定要跟新加坡學習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Mar. 23rd,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