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傳播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加點「幽默」,真的會讓讀者更喜歡你的科普文嗎?

$
0
0
  • 文/李宗諭 │ 主修教育心理學,科普愛好者

臺灣科普文章的發展,最早從 1951 年發行的《大眾科學》開始,至今已有 70 年了,隨著眾人的長期努力、科技的蓬勃發展,網路上已經累積許多有趣又發人深省的科普文1

不過,或許跟媒體風氣及讀者注意力有關,近年來,不少科普內容除了重視科學知識的品質,也非常看重「幽默」的成分。

你覺得對於現代人來說,一篇無趣又艱深的科普文章,是不是等於被打入冷宮呢?(圖/Giphy

當許多人認為科學的血統等於「嚴謹」時,如果作者以幽默的方式來寫科普文章,將會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覺呢?會不會讓人覺得科學都不科學了?甚至對科普文章的形象產生重大的影響?

有一篇研究非常有趣,研究人員親自撰寫了幽默的科普文,然後測量讀者對這些文章的反應2

首先,寫出兩篇夠幽默的科學文章!

研究者先完成兩篇關於「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及「物種過度開發」的科普文章,文章總共有六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開頭、結尾都放入1、2個幽默句子,並結合科學內容,不讓這些句子淪為單純在搞笑,反而干擾讀者的閱讀。

研究者親自撰寫了兩篇幽默的科普文,並請科學家幫忙檢查。(圖/Giphy

兩篇文章大概 700 個詞,其中幽默的部分大約佔了 20%。為了更純粹的模擬科學家所寫出來的幽默科普文,研究人員除了有邀請科學家審查文章的正確性與可讀性,寫文章時,也沒有聘請專業的喜劇人員提供意見。

此外,文章中所使用的幽默都是正向又健康的詞彙,沒有低俗的或嘲諷的那種搞笑梗。

例句如下:

段落主題幽默句
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適應
Changes in climate and adaptations of biodiversity
當你沒有使用冷氣機的時候,就是會發生這種事。
This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don’t have access to air conditioning.
當今快速氣候變遷和棲息地破壞的苦衷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to the fast pace of current climate change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有鑑於此,我們至少可以告訴其他物種,我們對造成干擾非常抱歉。 不然他們可能會因氣候變遷向上帝抱怨。
Given these difficulties, the least we could do is to tell other species that we are very sorry for the disturbances we are causing. Otherwise, they might complain about us to God in relation to climate change.
氣候變遷對鳥類遷徙的影響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migration of birds幸運的是,牠們不必支付額外的費用來更改旅行日期,否則會花很多錢。
Fortunately, they don’t have to pay additional fees to change their travel dates, otherwise they would spend quite a bit of money.
氣候變遷與葡萄牙水生動物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ortuguese aquatic fauna
我只是不知道隨著這些變化,葡萄牙燉魚料理會發生什麼事情。
I just don’t know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to the Portuese fish stew with all these changes.
葡萄牙的新石器時代:捕魚為野生食物唯一重要來源
The Neolithic in Portugal and fisheries as the only significant source of wild food
捕魚不是一個初階的行動,自從有漁具、GPS和聲納,害得魚類和其他海洋動物在想:這些人怎麼這麼容易就抓住我們呢?
And fishing is not exactly a rudimentary process, since there is fishing gear, GPS and sophisticated sonares the should lead fishes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 to think: But how can these humans catch us so easily?
世界漁業的永續性
The sustainability of fisheries in the World
就算一切都搞爛了,我們也不用絕望:只要祈禱魚類繁殖出現奇蹟就好了。
But if all goes wrong, we should not despair: just pray for a miracle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fishes.
資料來源:翻譯自Pinto & Riesch (2017)

編按:中文翻譯難以完整還原原文句子中的笑點,歡迎大家參考原文。

接著,研究團隊將這 2 篇文章發佈在雜誌網站及環境科學的社群網站上,請讀者閱讀完之後,填寫匿名問卷,並且以量表的方式,讓讀者自評以下五個問題的分數:

  • Q1:我喜歡閱讀這篇文章
  • Q2:以後我想閱讀更多類似的文章
  • Q3:本文關注的科學主題並不重要
  • Q4:在本文中幽默使科學更具吸引力
  • Q5:如果本文不使用幽默,我會比較喜歡

評分完畢後,問卷也會請讀者寫下自己的感想和評論,讓研究團隊蒐集質性的分析資料。

有 6 成讀者支持, 2 成反對

最後,回收了159份的樣本,量化的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試者都喜歡這二篇文章,希望可以閱讀更多類似的內容,而且認為文章關注的科學內容很重要(Q1~Q3)。

許多讀者都相當讚賞幽默的科普文,甚至想要欣賞更多有趣的科學內容!(圖/Giphy

雖然有 6 成多的受試者認為幽默可以增加閱讀吸引力,也比較喜歡幽默一點的文章,但也有 2 成多的人持相反意見(Q4、Q5)。作者還提到,之前其他類似的研究也得到差不多的結果,大致均有 2 成的受試者反對。

進一步分析相關性時,研究團隊發現,幽默與引起閱讀文章的興致有關(Q1、Q2 vs. Q4、Q5),也就是說,當文章引人發笑時,讀者通常也表現出更高的興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讀者心中,「科學議題的重要性」與「文章受喜愛程度或幽默程度」似乎沒有顯示出相關性(Q3 VS. 其他題)。

支持與反對的理由

質性資料的部分,受試者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正向、負向、有條件支持。

正方認為幽默能更討喜,促進知識傳播和批判性思考,特別能刺激對科學沒興趣的觀眾;反方覺得科學是嚴肅的,不應該搞笑,以免破壞讀者對文章的信任、扭曲文章的資訊或降低其重要性。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除非文章本身就寫得很好,或是整篇文章都以幽默為基調時,才適合使用詼諧的撰寫風格。文章必須滿足上述條件,否則這文章幽默不成,甚至還有可能看起來「很蠢」。

倘若一味執著於搞笑,小心陷入「自以為的幽默」,反而讓讀者想要翻白眼!(圖/Giphy

作者在文中一再提醒,當科學加了幽默後,如同研究中的 2 成數據一樣,一定會有人持反對意見,因此,當你耍幽默卻被黜臭時,請不要太在意,這是很正常的!

這篇研究無法解答的兩個疑惑

可惜的是,這一篇研究並沒有進行後續學習成效的測驗,也就是說,本研究無法有效推論讀者看完之後有沒有學到東西

另一方面,把幽默加入科普文章,對於文章的傳播效果是什麼呢,會不會吸引更多人來接受科學新知呢?

研究者認為,由於本研究的受試者大多來自於雜誌網站、環境科學社群網,這些受試者已經是對環境科學感興趣的同好,因此難以回答這個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過往研究難以推論的地方,也就是說,雖然作者將一篇文章寫得更有趣,就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讀者來閱讀、展開科學交流,然而,這些研究無法推論出這種效果。

搞笑也有風險,請謹慎使用

幽默的科普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所以作者們建議,在使用幽默傳遞科學時,可以嘗試不同的幽默尺度,以拿捏好讀者接受度。

大家可以接受的幽默不盡相同,我們本來就很難取悅每一位讀者。(圖/Giphy

由於這樣的嘗試會有些實務上的困難,因此研究者也提供了另外一個建議,也許科普文章的作者可考慮直接把「喜歡帶點幽默的科學知識的人」當目標受眾,這樣就可以大方的製作出「好笑且科學」的知識內容了。

這篇研究還有個很棒的提醒:雖然幽默有好處,也有風險。

畢竟,好不好笑這種事很看個人,有的時候,我們也很難以掌控讀者的腦袋接收到了什麼訊息。

雖然文章作者需要盡量以讀者的角度審閱自己的文章,但閱讀同一篇文章時,不可避免的,不同讀者也會帶著屬於自己的主觀想法,甚至誤解原本要傳遞的科學知識,倘若又不幸因為「好笑」而加速文章的傳播與交流,反而可能造成科學知識的誤用。

換個標題,真的能夠吸引到更多人嗎?

拜今日的資訊傳播模式所賜,有許多文章光是標題就相當引人注目又幽默風趣,那麼這樣的標題實際上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除了一般的網路文章外,研究學者也希望可以衝高學術文獻的曝光量、被引用的次數,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

大家不妨猜猜看,如果學者把學術文章的標題寫得很有趣,可以吸引到更多其它學者來引用嗎?

以心理學門來說,標題有不有趣似乎並不是很重要。曾經有學者分析了 2008 至 2010 年間的心理學期刊文章,統計結果指出,「標題的幽默程度」與「下載量」雖有些微的正相關 (r=0.2,p<0.001) ,但幽默程度與後續「被引用次數」無相關。

有趣的標題,也許會吸引其他學者點擊並下載,但可不代表他們會引用你的文章! (圖/Giphy

研究者認為這個結果可能意謂著,雖然幽默的標題會吸引到一般人、原本低興趣的學習者,使得下載量變多了一點,不過專業人士在做研究時,並不會因為幽默的標題而特別引用該篇文章。而且研究者還認為「壞內文加幽默標題」比「壞內文加一般標題」更糟3

科普作者最愛使用的三種梗!

雖然,目前似乎沒有正式的學術研究直接剖析幽默標題的效果,不過有個滿有趣的分析,計算出科普作者最愛使用哪些類型的幽默的標題。

國外科普網站「Discover Magazine」中的「Seriously Science」系列4,專門刊登有趣的科學研究,該網站的創辦人整理了投稿的標題,發現科普作者們喜歡用 3 種方式來增加標題幽默感:

科普作者很喜歡在標題加入影劇相關的梗,例如《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台詞。(圖/Wikipedia)
  1. 文學或流行文化梗,例如「一氧化碳:大膽走到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玩的是《星際爭霸戰》開場白的梗(To Boldly Go Where NO Has Gone Before)。
  2. 黑色幽默梗(有點敏感,不鼓勵),例如「特殊的筆友:異物插入繼發的後尿道損傷案例報告與文獻回顧」。
  3. 莫名的喜感,例如「兒童有氧訓練在成功過馬路中的作用」(Role of childhood aerobic fitness in successful street crossing)註1

不要太在意,把寫作當作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其實很多科學人本身就是風趣之人,對他們來說,寫有趣的科學文章就是一個很做自己、很享受的過程。

創作科普文本身就是一件有成就感的趣事!(圖/Pixabay

當作者花費腦力將艱澀的內容變得淺白,並且分享出來讓人享受科學樂趣後,這個撰寫、分享的活動本身,也很符合幽默的某些本質(高度認知、愉快情緒)。

雖然前面的研究顯示,耍幽默具有一定的風險,使用時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總是有人會不開心、有人會誤解你的意思,但對大部分讀者來說,依舊是有趣的、有益處的,對作者自己來說也是快樂的一件事情唷!

備註

註1:讓孩子過馬路應該不用進行有氧訓練,太殺雞用牛刀了!

參考資料

  1. 張之傑(2007),臺灣綜合科普刊物之回顧與展望
  2. Pinto, B., & Riesch, H. (2017). Are audiences receptive to humour in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An exploratory study using article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16(4), A01.
  3. Subotic, S., & Mukherjee, B. (2014). Short and am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tle characteristics, downloads, and citations in psychology articl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40(1), 115-124.
  4.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生 Meredith Carpenter 和 Lillian Fritz-Laylin 將自己的部落格文章搬到Discover Magazine網站,本文提到的分析,是來自他們針對自己部落格文章的觀察結果

The post 加點「幽默」,真的會讓讀者更喜歡你的科普文嗎?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