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妤寧
如果現在上 Google 搜尋「癌症」,會出現上千萬筆結果,以及「癌症 種類」、「癌症 治療」、「癌症 飲食」、「癌症不是病」等大量的相關字串搜尋結果。
Google 幫我們找到的正確資料固然不少,但是錯誤的資料也一樣多,甚至更多。在健康和醫學領域,錯誤的資訊更會誤導我們至更糟糕的結果。當似是而非的謠言被描述的像是完美的科學事實,怎麼分辨其中真偽?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在 2014 年 3月以這篇文章,澄清許多人信以為真,但根本沒有科學證據的「十大癌症謠言」。
迷思一:癌症是一種人為的「現代疾病」
許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種「現代生活習慣」造成的新興疾病,但事實上癌症打從人類存在以來就伴隨著我們,數千年前的埃及和希臘醫生們便曾描述過這種疾病的存在;科學家在三千年前的人骨、甚至恐龍骨頭裡都曾發現癌症存在的跡象。(推薦閱讀:現代人罹癌是咎由自取?─《癌症探秘》)
當然,生活習慣、飲食、空氣污染都對罹癌風險具有影響力。在英國,吸菸就占所有癌症死因的四分之一;但「天然的」致癌因子一點也不會少世界上的各種癌症,有六分之一是由病毒和細菌引起的。
其實最大的罹癌風險因子仍在於年齡。現代人越來越長壽、能夠捱過營養不良或大型傳染病的威脅,意味著更有機會活到罹患癌症的年紀,而老化的身體細胞更必須承受罹癌風險。此外,隨著現代各種篩檢、掃描技術和病理學的進步,癌症的存在也比過去更容易被發現並診斷。(延伸閱讀:撒尿蝦讓掃描癌症更容易)
迷思二:特定食物有助於預防癌症
藍莓、甜菜、綠花椰、大蒜,綠茶……等非常多食物,被成千上萬的網站「認可」具有抗癌療效。很遺憾地,並沒有這樣「超級食物」的存在能夠替人類抵禦癌症的糾纏,「抗癌效果」在這些食物身上更多時候是種行銷術語,而非科研成果。
的確,某些食物比起另一些食物會「比較健康」,藍莓或綠茶也對身體不錯,但這是因為「多元的攝取蔬菜水果」是件好事,而非特定的某項食品在發揮神力。我們的身體構造很複雜,而癌症也是。單一的食物無法在這樣的結構上發揮巨大(或是說足夠顯著)的抗癌作用。
說到有效抗癌的方法,幾十年來的科學研究累積下來都指向一個非常簡單、但毫不震撼人心也沒有新聞價值的無趣結果——不抽煙、不喝酒、保持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重。
迷思三:「酸性飲食」易引起癌症
「酸性飲食會導致你的血液酸鹼值也隨之偏酸、並且提高致癌風險。所以你應該多攝取健康的鹼性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和水果。」(嗯?那檸檬呢?檸檬是治療癌症的良藥嗎?)
這在生物學上毫無道理,沒錯啦,癌細胞無法在一個過於鹼性的環境下生存,不過,任何你身體裡的其他細胞也沒同樣辦法。
血液通常是弱鹼性,而這個酸鹼值由你的腎臟非常嚴格的控管著,尿液的確能夠改變酸鹼值來平衡體內健康,這也是為何有「飲食能改變體內酸鹼環境」的錯誤說法出現的原因。吃綠色蔬菜當然對身體健康,但這跟你體內的酸鹼平衡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試圖利用任何食物去調整你體內的酸鹼值幅度不會產生作用,體內過多的酸和鹼基本上都會被腎臟毫不留情的以尿尿排出體外。
當你的腎和肺無法正常維持體內的酸鹼值,可能會發生危及生命而且需要立即治療的「酸中毒(Acidosis)」現象——這通常是重大疾病或是中毒的結果,而與任何的酸性飲食毫無關係。
癌細胞附近的微環境確實會變成酸性,因為腫瘤產生能量和耗氧的方式有別於一般的健康組織。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這是怎麼一回事,並希望藉此研發出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回到原本所言:想透過飲食來操縱體內酸鹼值來進一步控制癌細胞,是徒勞無功的做法。
迷思四:糖分會滋養癌細胞生長
糖分會滋養癌細胞生長、甚至必須從癌症病人的飲食中完全的排除?這又是一個毫無根據、並且太快簡化人體複雜性的說法。(癌症嗜吃甜食也許是它的脆弱環節)
「糖分」一詞實際上博大精深——包括來自葡萄糖、果糖、植物體的糖分,餐桌上常見的白色蔗糖就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合而成。不管是哪種糖,都被廣泛稱為碳水化合物,在進入我們的消化系統後會分解產生葡萄糖和果糖,並且被吸收進入血液作為人體生存所需的養分。
我們體內的所有細胞,健康的也好、癌細胞也好,都需要葡萄糖做為他們的燃料,而癌細胞因為生長快速,消耗葡萄糖的需求也更大。其原因和相關療法仍在被研究中。但我們的身體不會選揀哪個細胞應該去接受何種養分,而僅是盡力將糖分轉換成身體可用的葡萄糖、果糖或其他較簡單的醣類,提供給需要能量的身體組織。在這種情況下,試圖全面切斷飲食中的糖分供給是相當不明智的。
就跟鹼性飲食一樣,斷糖飲食也是缺乏營養科學根據的抗癌謠言。沒錯,好的飲食可以打造好的身體,不過科學研究給的答案一如往常的無聊而且毫無爆點:多吃蔬菜、水果、富有纖維的食物、白肉、魚等食物都不不錯的選擇;而太多的脂肪、糖分、鹽份、紅肉、加工肉品還有酒精則應該控制攝取。
迷思五:癌症是一種真菌感染,可以利用小蘇打治療
這個「理論」聲稱癌症是因為念珠菌感染而引起,而腫瘤正是身體試圖抵抗感染的證據。這「理論」來自於一種不能稱之為非常敏銳的觀察:「癌症永遠是白色的」。
嗯,暫且不談癌症真的不是真菌,癌症並非永遠是白色的。有些腫瘤是、有些腫瘤則否。如果懶得去問病理學家或癌症外科醫生,稍微大膽查一下腫瘤的圖片也可以發現這個事實。
而且,也有大把大把沒有感染癌症的人正在經歷念珠菌的侵擾。通常免疫系統會負責把念珠菌拒之門外,不過當免疫系統生病了、或是因感染愛滋病毒而免疫系統脆弱不堪的時候,念珠菌感染的情況可能非常嚴重。
這個「理論」還提供了號稱很簡單的治療癌症方法,就是對腫瘤注射小蘇打(碳酸氫鈉)來殺菌。這即便對你身上真正的真菌感染,都不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何況是癌細胞。真正可能會被殺死的,可能是吃下高劑量碳酸氫鈉的你本人。
科學家不是沒有認真在研究小蘇打可能帶來的正面療效,有些研究對老鼠身上和培養皿中的癌細胞注射碳酸氫鈉,透過快速改變癌細胞所處環境的酸鹼值來影響癌細胞本身的生長;美國的一項小型臨床試驗研究也在實驗服用碳酸氫鈉膠囊能否減緩癌症帶來的疼痛、以及人體能耐受的最大劑量為何,而非「治癒」腫瘤。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已發表的臨床研究證實,碳酸氫鈉可以作為一種癌症療法。
如同在「酸性飲食」迷思三中提到的,腎臟會對於外來嘗試巨幅改變體內酸鹼值的企圖打死不從,因此一下吃太多小蘇打、或是其他足以改變腫瘤酸鹼環境程度的鹼性攝取,都可能引起急性的鹼中毒(Alkalosis)。
(還有五個迷思還沒看完唷!繼續看下篇)
- 原文發表於 Cancer Research UK:Don’t believe the hype – 10 persistent cancer myths debunked
- 原文作者:Oliver Childs
- 本文為 CC BY-NC-SA 3.0 授權文章
The post 用無聊的科學,揭穿癌症的十大謠言(上)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