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傳播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你看過「狗狗其實不喜歡被抱」的新聞,但你發現問題了嗎?

$
0
0

文/ 鄭國威,彭琬馨

圖片取自: http://iraffiruse.net/post/113020401707

圖片取自:
http://iraffiruse.net/post/113020401707

4/13日,在今日心理學 (Psychology Today) 這個專注於心理學的雜誌的科普新聞網站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退休教授史丹利科倫 (Stanley Coren) 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The Data Says “Don’t Hug the Dog!"」(數據說:「別抱狗!」), 表示有充分證據顯示狗狗討厭被擁抱。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無庸置疑地,科倫教授是資深的心理學家,特別在跟狗有關的動物心理學上耕耘許久,著作等身。他在文章開頭先講個故事,提到他帶著他的六個月大的狗(品種是新斯科舍誘鴨尋回犬,Nova Scotia Duck Tolling Retriever)到附近的大學某學院參加「狗狗舒壓日」,這活動蠻有趣,是為了讓期中考或期末考地獄中煎熬、壓力爆表的大學生可以透過跟狗抱抱來舒壓(你唸書壓力大時也會找學校裡頭的校犬玩嗎?),而有一位嬌小的女性把科倫教授的狗抱起來,他立刻發現狗把頭轉開避開眼神接觸,耳朵垂下,嘴巴張開發出些微的嗷嗷聲。於是科倫教授靠過去跟這位女孩說:「你真的不該抱狗,他們並不喜歡這樣,會讓他們有壓力。」

結果這女孩有眼不識泰山,說自己正在唸發展心理學,她學到對人類來說,擁抱非常重要,而且讓人愉悅。當媽媽抱小孩的時候,會讓代表愛與連結的催產素(oxytocin)分泌在母子身上都升高,如果父母不常擁抱或觸摸小孩,小孩之後可能會缺乏同理心,無法與他人產生情感連結。當然,科倫教授也就直說了:啊狗就不是人啊!文中提到,由於狗類是善於奔跑的動物,透過迅速移動來躲避威脅,行為學家認為,當我們擁抱狗狗時,其實是剝奪了他們的移動能力,增加牠們的壓力,如果真的受不了,牠們甚至可能咬人。科倫教授認為這應該是常識,但他卻只找到兩篇研究談類似的事,而且兩篇的焦點都放在若人把臉跟狗靠得太近會被咬,而不是在於是否抱著狗。於是他決定自己做個「調查」,他在網路上找了 250 張人與狗狗的擁抱照片,剔除那些顯然會額外造成狗壓力的行為(例如把大型狗抱起來)。科倫教授「自己分析」後發現,81.6% 的狗狗,在照片上看起來很不舒服,表現出如下的情形:

  • 耳朵下垂
  • 眼白露出(翻白眼)
  • 轉頭避免與擁抱者眼神接觸
  • 舔舌頭
  • 因屈從而閉起眼睛

而只有 7.6% 的照片顯示狗狗當下是舒服的,剩下 10.8% 的照片則看不太出來或屬於中性。科倫教授認為他找到的照片應該大多數都是飼主要展示他們多愛狗狗,以及他們之間的感情多好,才會放上網。但是他的分析結果則完全顯示是另一回事:大部分的狗狗並不愛被抱。

然後這篇文章就結束了。

等等,但,狗狗真的討厭被抱嗎?

首先,這並不是完整的研究。頂多算是一篇由專業人士寫的專欄文章,文章中提到的 250 張照片的分析資料並沒有經過同儕審查,除了科倫教授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挑了哪些照片,自己選照片、自己評斷、自己下結論的「研究方法」也稱不上合理,總之是遠遠談不上是嚴謹研究。任何一個念過研究方法或是知道什麼叫做同儕審查的人都知道,但我就不知道為什麼全台灣的媒體都在報導而且完全沒提到這盲點?

螢幕快照 2016-04-30 上午1.29.27

好在,還是有媒體發現這問題,華盛頓郵報的科學部落客瑞秋菲爾曼 (Rachel Feltman) 就訪問了科倫教授,而他誠實表示這「只是一個隨興的觀察結果」,並沒有經過嚴謹的同儕審查。

由於同儕審查(讓其他同領域的科學家檢視、討論該研究)是科學上建立研究可信度的重要基礎,缺少這個步驟的研究,可信度其實沒有經過檢驗,更何況就算文章通過同儕審查,在同領域其他研究出現之前,也很難看出這個研究真正的侷限,因此要從一個單一研究得出具體結論,其實是很困難的。

要說科倫教授的結論到底對不對,其實是辦不到的,但科倫教授得到這結論的方式的確是不夠科學的。因為我們不確定資料從何而來,到底採樣有多隨機?我們不知道每一張照片的拍攝脈絡,也不知道狗狗在拍照之前的心理狀態,也無法經由控制來判斷狗狗在被抱之前跟被抱之後的差異。評斷狗狗心理狀態的研究者只有科倫一位嗎?別忘了他本來就期待看見某種結果。或是我們該請多位不知道實驗目的的研究者來對狗狗照片進行編碼,通常這樣會比較沒有偏見的問題。

菲爾曼認為有沒有可能是,狗主人更喜歡將狗狗露出怪表情的照片發上網,儘管那代表著狗有壓力?照片中比較糟糕的抱狗方式跟一般自然抱狗的方式接近嗎?照片中抱狗的小孩跟成人比例如何?這也可能有影響。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問題可以問,也該問,如果我們要求的是科學的話。

杜克大學狗類認知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伊凡麥克連 (Evan MacLean) 回覆菲爾曼時則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麥克連提到,這個研究中用來評斷狗狗壓力的指標,大多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有些可能會引起爭議。例如,研究用耳朵下垂程度判斷狗狗受壓力的程度,在某些狗類天生耳朵就下垂的情況中,可能造成誤判;另一個例子是關於狗狗們眼白大小,這也會因為牠們看的方向不同而有所差異。舔舌頭也是一樣,其意義因時而異。

科倫教授說,他很開心能得到這麼多人關注,因為他就是希望人們對於擁抱狗狗這件事更為謹慎,對於他的文章被媒體當成一個完整的研究來報導,他不太意外,他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標題中用了「數據」(data)這個字,科倫強調,人們會因為看到科學名詞,對這則訊息更為重視,但這位 2007 年就退休的教授避重就輕地說這只是用來回答一個問題的觀察或測量方式。他期待其他科學家接手研究,但他自己沒打算重披戰袍。

說了這麼多,下回看到可愛狗狗時該不該抱牠?

對於這個問題,麥克連對華盛頓郵報說,他還是建議避免用人類的方式擁抱狗狗,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屬於靈長類才有的行為」,畢竟要對狗狗表達愛意其實有很多種方法。總之,別把狗抱得太緊。

如果不是那種緊緊擁抱,只是摟抱或是撫抱呢?科學有答案嗎?還沒。或許你可以把這當作研究主題,但這次別只是隨意找網路上照片評斷就下結論了。


感謝 D.I.N.G.O. 認證犬訓練師黃媛欣提供資料。

The post 你看過「狗狗其實不喜歡被抱」的新聞,但你發現問題了嗎?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