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金馬奇幻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世界首映場門票兩分鐘內秒殺完售的《必須過動》,是公共電視教育主題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壓軸科幻影集。《必須過動》試圖創造一個和臺灣社會氛圍相似的平行時空,透過冷血母親楊鵑(葉全真飾演)和女兒楊若娃(吳兆絃飾)的互動,以「微科幻」的方式帶領觀眾思考,在追求分數至上的世界可能會發生甚麼樣的親子教養問題!
而在科幻影集尚未普及的台灣,如何將科幻元素帶入影集,在台灣影視圈又可能遭遇甚麼的困難呢?《泛科幻獎》論壇邀請到《必須過動》製作人巫知諭、編劇夏康真及馬千代來聊聊科幻題材在台灣影視實踐的可能與困境!
楔子——《必須過動》故事情節簡介
在《必須過動》的世界,每個女人接受胚胎植入後,就擔下了全責教育下一代的責任。母親一生的職責就是把小孩教好,讓子女在15及18歲的鑑定考中成績亮眼,才能保住住在都心好宅的資格。如果子女鑑定考成績不理想,代表母親沒有做好教育工作,此時全家人必須被流放到如同貧民窟的鴿子籠社區居住。
劇中主角楊鵑女士過去曾養育出成績極為優秀的兒子,接受國家授予的金質勳章,一家住在都心好宅、備受景仰,可謂全國最優秀的母親。不幸的是兒子因車禍意外過世,現在女兒若娃成績又不理想,眼看若娃15歲鑑定考迫在眉睫,楊鵑為了保住現在擁有的一切,決定不擇手段證明女兒患有過動症,讓女兒成為瑕疵胚胎並遭受國家銷毀,讓自己再重領新的胚胎,以捍衛自己「好母親」的身分。
「科幻」一定要有很 fancy 的高科技嗎?——《必須過動》中的科幻元素
《必須過動》最初是想根據原作小說改編成十集的連續劇,夏康真說,「原本劇本都寫好了,錢也拿到了,不過公視更求好心切一點,希望成果更擲地有聲。」巫知諭也表示,「如果以類型戲劇來包裝,就能讓觀眾先接觸、喜歡戲劇之後,更進一步去探討戲劇中想傳達的意涵。」這也就是為甚麼《必須過動》幾乎把原本非常寫實的版本砍掉重練,轉走「微科幻」路線。
所以《必須過動》有哪些科幻元素呢?
馬千代提到《必須過動》採用「平行時空」,也就是「一個事件的不同過程和不同決定,後續發展會出現在其他的平行宇宙」的概念,把臺灣現行的教育制度與社會氛圍在其他平行宇宙推到極致,試圖帶領觀眾一瞧在「分數決定一切」的宇宙會有甚麼情節發展,也反映處在現在這個宇宙的我們對教育的焦慮。
馬千代也說,科幻電影中的科技不一定要像好萊塢電影般這麼的炫酷、高端,像是在《必須過動》時常「結合當時當代的科技再加以延伸」,例如「即時影像傳輸」是現有的科技,在劇中是讓家長可以隨時監控子女的工具。因此科幻不一定是要去設想未來可能發展出的新型科技,也可以去想像當代的科技加以延伸之後,可能會帶來的對這個社會的影響。
影視圈常見五個科幻元素和搭配情節大彙整
在《必須過動》中採用了「平行時空」這個科幻題材,那還有哪些科幻題材可以融入影視創作呢?巫知諭統整了五個影視圈常見的科幻元素,還有該元素時常應用在探討甚麼樣的議題。
第一個是最廣為使用的科幻元素—「時間之旅」,如同電影《回到未來》、《關鍵報告》,探討的議題包含蝴蝶效應、平行宇宙,期待能藉由自由穿梭時空的能力,試圖「彌補過去的錯誤」或「阻止未來危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單元中《媽媽的遙控器》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母親透過遙控器一直不斷的要求兒子修正錯誤行為;《茉莉的最後一天》則是母親為了要了解女兒自殺的原因,透過科學儀器解讀死去女兒生前的腦波影像等等。
- 延伸閱讀1:時間旅行真有可能實現嗎?——特輯:時間旅行
- 延伸閱讀2:踏進多啦 A 夢的任意門,你其實是回到過去?
- 延伸閱讀3:時空旅行有Bug?平行宇宙能搞定!
第二個科幻元素—「外星人、星際探險」,如電影《ET》、《阿凡達》,或是後來延伸至《星際大戰》、《地心引力》,像這類的科幻元素常常討論「人類對生存空間的恐懼」。巫知諭特別提到像《地心引力》這種人物少、場景單純的電影,因為只需要虛擬攝影棚就可以開拍,不太需要昂貴成本,因此在台灣可以嘗試這類型的科幻電影。
第三個科幻元素—「機器人、生化人」,一如《攻核機動隊》,當機器人的能力比人類強,或是開始具有人類的情感的時候,「人是甚麼?人類存在的價值是甚麼?我是誰?」這些都是戲劇很常探討的問題。而第四個科幻元素—「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當世界變成虛擬世界,人的世界是被電腦這個母體所控制,會有什麼情節發展?「人到底是甚麼?甚麼是真實世界?」這個題材想問的問題和前一個元素很像,公共電視人生劇展《請登入,線實》便是使用此科幻元素。
最後,第五個科幻元素—「反烏托邦」,像是《美麗新世界》與《必須過動》搭配的主題是「對幸福生活的質疑」,當醫學和科技發展抵達某個極致,這個世界真的就會這麼美好嗎?而這類型的電影也時常用以批判政治集權,或是對未來世界的預言。
「老師!我也想創作!」——科幻影集中世界觀的建立
巫知諭於講座中分享,如果對製作科幻片感興趣,除了可以先從上述五個元素挑選科幻題材入手,更重要的是「思考戲劇中『世界觀』如何建立」,也就是「讓觀眾了解戲劇中的世界如何運作」。如同電影《楚門的世界》一開始透過主角的日常生活,慢慢帶領觀眾了解主角其實活在一個攝影棚中,同時也是一個時時刻刻都被拍攝的世界。
其中《必須過動》有兩個世界觀的設定。第一個設定是將反烏托邦的元素推到極致。如果教育本身從工具變成一種目的時,會發生甚麼事?當國家認為「甚麼樣的分數就會去做甚麼類型的工作」是理所當然的鐵則,成績低於一定分數就必須被銷毀,此時教育已經比人本身過得好不好、發展得好不好還要重要時,會發生甚麼事?
第二個世界觀的設定是:女性一定是無私的嗎?女性可不可以是自私的?母親應該先是一個「人」,再來是一個「女人」,最後才會是一個「母親」。假如一個社會中的女性,母親的身分是優先於一切身分,使得一個女性的價值不是取決於她是一個人,而是取決於她作為一個母親所表現的好不好來定義,其中母親的表現又由子女的學業成績來決定的時候,這個世界會發生甚麼事?
雖然科幻片是科學理論與奇幻世界的結合,但不一定要呈現複雜的科學原理,重要的是讓觀眾能夠了解科幻片中世界的運作方式。——巫知諭
科幻題材在臺灣——科幻影集在臺灣的可行性
「《必須過動》叫做『微科幻』,是因為沒有錢才叫做微科幻!」巫知諭開玩笑的調侃在台灣影視圈時常碰到的預算問題,也分享其實導演是賠錢和整個團隊一起努力完成這部影集。目前臺灣可能還沒能像好萊塢電影《阿凡達》的預算和成熟的技術能夠完整呈現出許多複雜的科學理論,比如用特殊儀器去操控阿凡達龐大的軀體。而在缺乏技術與土壤的台灣,雖然無法像好萊塢能夠置入許多高科技的元素,但可以嘗試抓住每齣戲想探討的核心概念,「把角色寫深一點,或是讓硬體更深入,再去套上科幻的元素!」
延伸閱讀:
- 專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導演陳慧翎 X 製片周毅銓:用新類型開啟台灣戲劇的可能性
- 用幻想之筆,寫一場科學的夢──《泛科幻獎》論壇紀實
- 中年中二物理老師的夢 《重甲機神 Baryon》誕生──《泛科幻獎》論壇紀實
- 【泛科幻獎專題】影史太多科幻經典無從挑起?先從 21 世紀的 7 部入門作品開始
- 翻越科幻電影的牆:以《地心引力》和《絕地救援》為例 ——《2016 泛知識節》
The post 公視類型影集《必須過動》製作團隊聊科幻──《泛科幻獎》論壇紀實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