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傳播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關於科學的嚴謹與誠實

$
0
0

(本文同時刊載於 dr. i 部落格 Facebook

20140915003116

(圖片來源:網路)

許多媒體在報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假造研究結果,被A片商拱脫衣露胸的事情,卻沒報導關於「假造科學研究結果」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科學研究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拿到了實驗數據後要和理論值比對,若是電腦計算的結果一樣也需要找相關的實驗數據,每一步都不敢怠慢。記得頭一年在德國唸博士的時候,教授就是在磨鍊我這方面的觀念,要確認再確認,不能確認的結果不值得被討論。那段時間我真正體會科學的進步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堆積起來的。因為這些過程的繁複和耗時,年輕的研究生往往會認為沒有必要,貪便宜的人甚至會在時間壓力下造假,其實我當時就知道很多數據造假其實包括指導教授在內沒有人能發覺,因為他們不可能會一步步跟著我作實驗或計算。因此,科學家的道德和操守真的很重要,甚至科學家也要訓練他們學生的操守,否則就像小保方的指導教授因蒙羞而上吊自殺,而她的另一位在哈佛大學的指導教授維次堤也因此而辭職。

也因為犯錯或造假很容易發生,因此在學術研討會上,一位研究者如果發表重大發現,會被其它學者更嚴謹的質問,因此答辯和蒐集證據的能力也是一位優秀科學家必須具備的條件。

近代造假研究結果的著名例子有2005年南韓動物複製(Cloning)專家黃禹錫(Woo-Suk Hwang)和2002年德籍凝態物理專家J. Schoen ,都是震驚學界的例子,希望後進學子會引以為鑒。

當然,也有很多例子是科學家被學界誤解,最後扳回一成獲得諾貝爾獎的例子,像是以色列物理學家特舍曼的故事《科學家意外發現的晶體與它的藝術美學》

相關報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