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歐柏昇(台大物理系學生、台大天文社前任社長)
網路上流傳著一篇文章,聲稱2月21日發生了強烈的太陽閃焰,程度達1859年「卡林頓事件」的等級,因此「人類差一點點就GG了」。如此關於世界末日的謠言,相當危言聳聽,甚至作者引用了英文的Youtube影片,試圖訴諸權威,讓讀者更容易相信此謠言。
這幾天根本沒有劇烈閃焰
要如何知道這篇傳言是否真實呢?現在,我們來設想另一個情境。假若今天的傳言不是關於太陽閃焰,而是如此:「西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強烈颱風,這個颱風的強度相當於2013年重創菲律賓的海燕颱風,只慶幸颱風已經轉向,並不會直撲臺灣。」
如果今天看到這樣關於颱風的消息,你會有興趣查詢中央氣象局的網站。倘若消息是假的,很容易就看得出來──如果氣象局網站隻字未提,那颱風的消息顯然是謠言。
關於太空天氣也是一樣的,目前很多即時資料在網路上都是公開透明。我們只要稍微察看,就可以分辨出網路傳言的真偽。現在和大家介紹兩個查詢「太空天氣」的網站。
第一個是SpaceWeather.com,這個網站以簡易明瞭的介面,呈現了太空天氣的各種即時資訊。網站首頁左上角顯示了即時的數據,包括太陽風(solar wind)的速度及粒子密度,以及X射線太陽閃焰(X-ray solar flare)的近六小時、二十四小時最大強度。
在此向各位簡介「X射線太陽閃焰」的分級。科學家使用0.1至0.8奈米的波長的X射線,來計算X射線的通量(單位面積每秒通過多少能量),而定義出太陽閃焰的強度。在這樣的定義下,我們可以將閃焰由強至弱分為X、M、C、B、A這幾個等級。當我們看到一個閃焰事件時,可以從它最高峰的強度,來決定出這個閃焰的等級。
了解這個分級方法,我們就來查看這幾天的閃焰等級。你只要點選網頁右上角的日期欄,就可以調整日期。你很快就會發現──不對呀!這幾天都只有B級、C級的閃焰,連M級都稱不上,怎麼會說出現致命的閃焰呢?
另一個網站較為專業,是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太空天氣網站,可以在這裡找到關於太空天氣的原始資料。我們不詳述此網站的使用方式,只向大家分享這張圖:
我們從NOAA的網站找到官方公布的X射線通量圖。你會發現,這幾天的閃焰等級幾乎都在B級,最多也只擦到C級的邊而已,完全沒有M級或X級的強烈閃焰!
我們都安然度過了很多次X級閃焰
你又會問,如果真的發生X級的閃焰,那又怎麼辦呢?告訴你,其實去年發生了好幾次X級閃焰。其中一次就在2014年12月19日,發生了X1.8級的閃焰,以下就是當時由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衛星拍攝下來的影像。你也知道,在12月19日那天,大家還是照常滑著手機,我們生活中毫無感受到任何威脅!
史都華‧克拉克所寫的科普書籍《太陽風暴》當中說明:「完美的太陽風暴有四個要素:(一)閃焰引起的日冕物質噴發速度一定要很快,(二)必須正對著地球,(三)必須比散亂的長命磁暴更加凝聚,(四)日冕物質噴發的磁場一定要正好跟地球反方向。」這四個條件必須同時達到,才會發生嚴重的太陽風暴。就算發生X級的閃焰,也很難精準打中地球。這就是為何去年發生那麼多次X級閃焰,我們安然無恙,還以為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呢!
太陽風暴來襲並不是世界末日
那如果真的同時達成四個條件,是不是就會發生世界末日了?我們必須釐清太陽風暴如何影響地球。首先,太陽閃焰會產生了無線電波,干擾地球上使用電波的通訊系統。此外,日冕物質噴發(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經常伴隨著閃焰出現,這與地球上的磁暴與息息相關。日冕物質噴發通常是以每秒200至500公里的速率前進,有時甚至可以超過每秒1000公里。這些電漿衝向地球,擾動了地球磁場而產生磁暴。產生的感應電流,可能使得電力輸送受到影響。例如1859年那次強烈的太陽風暴,讓電報通訊系統嚴重受阻。另外,GPS可能因為磁場的變動而失靈。
最劇烈的太陽風暴,有可能造成全球電力、通訊系統受損,但並不能將它想像為「世界末日」。人們經常誤解了太陽風暴的實情,將它想像成一個大火把燒到地球,或者像是炸彈一般丟向地球。我們要先釐清,「閃焰」與「日冕物質噴發」兩者並不相同。事實上,「閃焰」是太陽表面的爆炸事件,並不會透過這麼遠的距離「燒」到地球,只不過發出的電磁波可能干擾我們的通訊。真正可能拋向地球的是伴隨閃焰出現的「日冕物質噴發」。但這裡提供一些數據:日冕的物質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公分1,000,000,000(十億)個粒子;平時太陽風在地球附近的物質密度,則只有每立方公方0.01個粒子。比較地球上空氣的密度,就可以了解到日冕的密度有多低了──地球上接近海平面處空氣的粒子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公分10,000,000,000,000,000,000(一千萬兆)個粒子!密度極低的日冕物質噴發可能造成災害,但顯然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巨大火把,更不會造成「世界末日」。
此外,網路傳言聲稱太陽閃焰可能毀壞核電廠,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這裡就舉1989年的例子,給各位了解。1989年3月的太陽風暴的主要災區在北美,當時由磁暴引起的感應電流損害了魁北克的輸電網路,造成九小時的大停電。牽涉到電力輸送,核電廠當然有受到牽連,但是並非影響到反應爐,而是影響到輸電網路。例如魁北克的Gentilly-2核電廠,當時斷絕電力供應,但立刻啟動備用電力設施。而在美國紐澤西州的Salem核電廠,當時則是輸電的變壓器受到感應電流毀壞,與反應爐並無關聯。
太陽風暴可能影響人類所仰賴的高科技電力設施,造成人類暫時失去電力與通訊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與媒體經常誇大的「世界末日」完全不同。我們也要說明,太陽風暴對人類來說,並不真的是毫無招架之力的災難。目前人們已經隨時監測太空天氣,並不斷發展著防災的措施。
太空天氣監測的防災意義
1859年的太陽風暴,在卡林頓等科學家細微的觀察之下,解開了重大的難題。人們終於了解,「地球上發生磁暴」與「太陽上出現閃焰」是相關的。1859年的歷史意義,在於人類開始使用電力通訊的時候,為了克服來自太陽的威脅,而逐步揭開太陽閃焰與磁暴的真相。
這些年來,人類對電力的仰賴程度越來越高,勢必在太陽風暴來襲時要承受更高的風險,這是我們不否認的──然而,科學家同時做了很多努力,人們對於太陽的了解已經遠超過1859年。現在,NASA的SDO、SOHO等衛星,都隨時監控著太空天氣的變化,即時回傳各項數據,讓人們做好準備。
就如同地球上天氣變化的防災一般,科學家當今對於「太空天氣」的觀點,早已從「恐懼」轉為「防災」。地球上的天氣,我們有天氣預報;太空中的天氣,我們一樣有天氣預報。在剛才介紹的spaceweather.com這個網站中,你可以在左下方看到「NOAA Forecasts」的欄位,隨時為大家做太空天氣預報,專家們可以根據這些預報來防患未然。
太陽風暴的發生不是世界末日,但科學家隨時做好準備。我們使用的高科技,在太陽底下暴露著風險,但科學家早已體認到,我們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來做防災工作。科學家的態度,就如同面對地球上的風暴一樣──那是一種天然災害,我們需要隨時監控。關於太空天氣的各項監測,隨時都在未雨綢繆!網路上流傳的謠言,任意捏造太陽閃焰事件,並且聲稱人類只是僥倖,這種說辭顯然抹煞了科學家持續為全人類的防災所做的一切努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