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科學傳播 – PanSci 泛科學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知識大圖解:巨行星(Mega planets)

$
0
0

Mega planets

氣態巨型行星與地球這樣的岩質行星有何不同?

想像有一顆行星上的風暴竟然大到足以吞噬地球,行星本身卻又輕盈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前提是找得到夠大的海洋;此外,行星上還吹著直逼兩倍音速的強風。這種巨大行星並非科幻小說裡的產物,而是真實存在於太陽系裡,叫做氣態巨行星(gas giant)。

我們的太陽系可分成兩個主要部分。內圍區的天體比較小而緊密,也比較溫暖,這裡的行星組成大致跟地球差不多,包括水星、金星、地球與火星。過了火星繼續向外走,有一個由小型岩質天體形成的大環,這些小型天體是當初沒有形成行星的碎片,而這個大環被稱為小行星帶(Asteroid Belt)。

太陽系外圍區是個廣袤而空曠的空間,有四顆巨行星在此出沒,以與太陽的距離由近而遠排列依序為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這四顆行星的巨大程度超越我們在岩質行星上的日常經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它們到底有多大:木星可以裝進1300顆地球,土星只比木星小一點點。天王星跟海王星的大小很接近,雖然只有另外兩位鄰居的一半,依然大到足以一口吞掉地球。除此之外,這幾顆行星的構造也與地球和地球的鄰居天差地遠。內太陽系的行星主要由高密度的岩石物質組成,有些行星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氣體跟水。然而外太陽系的這幾顆巨行星截然不同,幾乎完全由氣體組成(或是氣體受到巨大壓力凝結而成的液體),因此被稱為「氣態巨行星」。

每顆氣態巨行星都有一層厚厚的外大氣層,包覆著由化學物質組成的巨大內部「地函」,從上方傳來的壓力會讓行星深處的化學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甚至是更奇特的狀態。氣態巨行星的固態核心至多跟地球一樣大,與外圍的氣體層相比簡直微不足道。雖然在我們眼中,氣體似乎很脆弱,但是巨行星光靠本身的巨大重力就能維持完整。(舉例來說,木星的雲頂重力是地球的2.5倍)。

氣態巨行星的高層大氣裡有劇烈的天氣系統,包括強烈風暴與颶風級強風;驅動這些天氣系統的力量除了來自太陽的熱能,也來自行星內部的能量。至少有三顆巨行星內部存在著「發電廠」,能量的來源包括核心的重力塌縮,以及高密度粒子往內層移動和較輕的粒子往外層移動的運動;在寒冷的太陽系深處,這個過程製造的能量遠遠超過單由陽光傳來的能量。目前已知唯一沒有內在能源的氣態巨行星是天王星,因此天王星的劇烈天氣成因仍是個謎。

雖說體積龐大,但是氣態巨行星的自轉速度很快,也因此一天的時間遠比地球短。木星和土星一天的時間分別是9.9小時和10.7小時,天王星與海王星分別是17.2小時與16.1小時。如此的高轉速有助於天氣系統包覆行星,在行星上各自形成獨特的雲帶。以木星與土星為例,兩者自轉的速度都快到導致赤道明顯突出,因為這裡的氣體幾乎快被甩出去了。

氣態巨行星是如何誕生的呢?又為什麼跟地球和地球附近的岩質行星如此不同?最明確的解釋是早期太陽系發生了一次重要分裂形成了一條「雪線」,位在雪線以外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沸點比較低)不會沸騰消失,然後被年輕太陽的強烈輻射吹進星際空間。新生的太陽把這些物質吹出內太陽系,只留下岩石碎屑形成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於是便有一大圈輕盈的氣體與結冰的化學物質在外圍繞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兩派理論。

太陽系的四顆巨行星各有特色。木星體積最大,色彩也最豐富;木星表面有巨大的風暴肆虐,其中最有名的風暴絕對是大紅斑(Great Red Spot)。大紅斑持續長達數世紀,大得足以吞噬超過兩顆地球。木星還有一個巨大磁場,據信是由一大片導電的「液態金屬氫」海洋製造出來的;液態金屬氫的成因是正常的液態氫(也就是氫分子)因為木星核心附近的高壓力解離而成。

大家都知道土星有美麗的土星環,但是土星本身乍看之下卻平淡無奇;千萬別被它的外表騙了。據信土星這顆第六行星的內部與木星非常相似,也可以產生與木星同樣劇烈的天氣系統,不過土星的重力比較小,因此上層氣體的壓縮程度較低,使得這顆行星的整體密度甚至比水還小。再加上太陽輻射變少,高層大氣溫度較低,裡面的氨凝結後形成乳白色霧霾,不但覆蓋住整顆行星,也遮住了下面劇烈的天氣系統。

天王星與海王星跟內圈的木星與土星完全不同,除了體積較小、顏色互異之外(天王星與海王星分別是藍色跟綠色,而非乳白色跟棕色),內部組成也不一樣。木星與土星有90%以上的成分是氫,而天王星與海王星的內層主要成分是化合物,例如氨、甲烷跟水(行星學上都稱之為「冰」)。在天王星與海王星表層底下,凝結的冰使內部宛如「冰沙」,因此這兩顆行星有時也被稱為「冰巨星」(ice giant),而不是真正的氣態巨行星。

天王星是一個難解之謎,它並非「直立」而是以98度的角度傾斜繞行太陽,原因可能是誕生初期遭受巨大撞擊,也因此繞行太陽一圈要84地球年的天王星擁有氣候極端的季節。當航海家2號(Voyager 2)在1986年飛越天王星的時候,天王星的一端正值長達42年的夏季,另一端則是漫長又寒冷的隆冬黑夜。(航海家2號是唯一探索過這些遙遠行星的太空探測器)。當時的探測結果令人失望,因為天王星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天氣系統。幾年後,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照片顯示天王星的天氣出現了「甦醒」跡象。現在的看法是當季節處於最極端的狀態時,會抑制天王星的正常天氣型態(甚至會隱藏內在能源存在的證據)。

如果天王星寧靜得令人失望,航海家號探測器發現以攝氏負200度的環境來說,海王星的活動異常活躍。時速超過2000公里的強風把天氣系統吹到海王星各處,而內在能源製造的能量超過來自太陽的能量2.5倍。這種現象或許跟海王星內部獨特的化學成分改變有關:甲烷分子分解後,釋放出來的碳被壓縮成微小的鑽石結晶後紛紛落在海王星核上。

太陽系的四顆氣態巨行星都是令人驚嘆的獨特世界,有足夠的祕密與未解之謎靜待研究人員花費數十年去探索。不過,彷彿這些謎團還不夠多似的,過去二十年來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幾百顆氣態巨行星,原因是他們發現了繞行其他恆星的行星。目前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都是巨行星,不只是因為巨行星本來就比岩質行星常見,更是因為目前的探測方式比較容易發現巨行星。雖然我們顯然對這些遙遠又陌生的世界認識有限,但是它們已經為我們帶來一些重大驚喜。(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龐然大物還有更多尚待了解的地方。)

本文節錄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05期(2015年2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知識大圖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71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