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威脅民眾的不是化學添加劑,而是奸商。
害我們吃進「毒」的奸商
1994 年,匈牙利出現了一宗怪病,數十位民眾都因急性鉛中毒而進了醫院,而衛生人員分析了這些病人,發現她們的共通點都是愛吃紅辣椒粉,這才爆料出原來匈牙利國內竟有不肖商人用紅色的氧化鉛粉末,假冒紅辣椒粉出售。駭人聽聞的不肖手法撼動匈牙利上下,政府最終建立了辣椒粉的查驗機制,希望挽回民眾的信心 [1]。
2008 年,中國甘肅、南京和湖北多地同時出現嬰兒腎衰竭的案例 [2,3],調查後竟發現,不肖商人將塑膠原料——三聚氰胺混入奶粉中,假冒嬰幼兒奶粉出售。不肖商人的荒誕行為震驚全球,台灣雖未受到嚴重波及 [4,5],但此等行徑在國人心中烙下深刻陰影,時任衛生署長林芳郁醫師更因為和媒體、民眾溝通失妥而請辭 [6]。2009 年,毒奶粉風暴一年後,兩名不肖商人被處決 [7]。
而 2013 年的台灣,才經歷了毒奶粉事件後沒多久,在同一年內爆發了業者違法添加順丁烯二酸的「毒澱粉」和大統摻銅綠葉素的「假橄欖油」事件 [4, 8-11],全民為之譁然。儘管研究並未指出順丁烯二酸和銅綠葉素有嚴重的毒害,但連續的食安事件已經讓民眾喪失信心,更讓政府威信掃地(所以才導致政黨輪替)。
食品添加劑種類超級多,要怎麼管?
唐太宗曾言:「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從歷來和食品添加物有關的食安事件可以看出,最大的問題來自於「違法,讓商人有利可圖」。使用未經許可的添加劑後,產品賣相更好、成本更低。而台灣有上千家的食品添加物廠商,全世界的化合物種類恐怕更是不計其數,這種龐大的數量,造成了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稽查的困難,也成了未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為了解決上述的困難,食藥署在 2014 年要求食品添加物廠商推行「強制上網登錄廠商和販售品項」 [12],此舉將能夠在未來有類似食安事件發生後,政府可利用資訊盡早地截斷受汙染的供應鏈,減少損害;也能夠釐清業者的刑責,找出源頭的禍首。
而 2015 年也公佈了新的食品添加物草案,以更細緻的分類來規劃未來的管理模式,希望能夠更全面的維護國人的健康。而在「早期發現」的部分,警政署和食安辦公室等機關聯合利用情資,自 2014 年以來已經查獲了數十起違法行為和多家地下工廠,顯見預警(和避免媒體爆料)之功效 [13]。
這樣消費者就安心了嗎?
但,即便政府修整法令、加強查緝,而新政府更推出「食安五環」的施政方向,走筆自此,得要自問一個問題:「消費者,真的安心了嗎?」。
近年來遭遇食安事件,我國政府皆是以加強查緝、嚴格把關的方式做為回應,但卻較少著力於「風險評估、風險溝通」的部分。其實在 2007 年公佈的《食品安全與營養白皮書 2008~2012》就建議應該設立國家級且有公信力的食品風險評估機構 [4],但時至 2016 年。台灣的風險評估機構零散,而最新隸屬於食藥署的食安風險評估諮議會雖然已經立法通過,但細看設置辦法,寫明「本會每半年至少開會一次」以及「委員均為無給制」 [14],半年一次的頻率以及只有「為國爭光」的誘因,是否能夠發揮諮議會最大的效力?恐怕是值得再多思考的。
而食品添加劑標示的規定日漸複雜,為求資訊公開,政府規定需要寫明食品添加劑,此規定使得整碗泡麵杯蓋上滿滿都是食品添加劑的標誌。資訊公開的作法對廠商應有嚇阻之效,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科學名稱卻可能令人更加困惑。雖然食藥署建置了添加物的查詢網頁,但難以入門的查詢方式,大概只有急於畢業的研究生會想要使用。政府除了法令的完備,要怎麼跟民眾溝通,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與民眾溝通的部分,中國政府的措施值得借鏡。中國的食品科技學會每年會舉辦年度回顧記者會,廣邀媒體參與,會中回顧該年的食安新聞,並解說數據和澄清偽科學流言,我們先不要考慮中國政府此舉的成效,但他們的作法將正確的知識,從政令宣導的方向,轉成從媒體、科普的角度,是值得我國參考和思考的 [4]。
當我們不理性地恐懼化學添加…
化學恐懼症,這是源自於情緒上對化學製品的過度恐懼。這種「風險認知缺口」是有危險的,例如擔心食品添加劑,而不關心自己的運動量或卡路里。再多的科學證據都無法消彌這種恐懼,我們童年時都曾擔心怪物會闖入自己的臥室,沒想到成年了以後也是如此。
在歷經多次的食安事件後,我們處在資訊快速流通,人人都是播報台的現代,許多人開始聞「化學」而色變,只相信標榜純天然的食物,反而忽視了高糖或高油脂所帶給我們的危機。而在社群媒體興起的台灣,破碎的資訊讓我們的腦袋越來越懶得思考,只願意從知名藝人或知名營養師的破碎言論中擷取我們自己想聽的部分,然後得出結論。這現象已經成了各國風險管理的普遍現象,此情緒凌駕於理性的恐懼被稱為「化學恐懼症(Chemonoia)」 [15]。
在美國,出於對於疫苗的恐懼,許多知名人士反對替孩童施打疫苗(如金凱瑞、川普),這種反疫苗的活動對台灣民眾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但反觀台灣社會,網路上充斥著強調「純天然」、「無化學添加劑」的言論,想一想,其實你我身邊說不定早有許多人也有「化學恐懼症」了呢!
參考文獻
- Joe Schwarcz (2004) 蘇老師化學五四三:懂 3 點化學很有用。天下文化。中華民國,台北
- 全国多省现"肾结石宝宝" 都曾食用同样奶粉。中國新聞網
- 甘肃上报婴儿泌尿结石病例59例 1例死亡。中國新聞網
- 食力雜誌,2016 Jan, 2
- 黃昌鼎。毒奶粉風暴-三聚氰胺。馬偕醫院醫師簡報
- 林芳郁下台 葉金川接任 毒奶風暴震倒衛生署長。蘋果日報
- 三聚氰胺毒奶案兩人被處決。BBC中文網
- 懶人包:2013年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上)。環境資訊中心
- 懶人包:2013年順丁烯二酸(毒澱粉)事件(下)。環境資訊中心
- 順丁烯二酸與酸酐技術性資料評估報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
- 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之Q&A。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品添加物業者及產品登錄資料統計分析。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預警會報。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
-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設置辦法。中華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
- 讓我們忽視真正危險的「化學恐懼症」。BBC新聞網
The post 食品添加劑的恐懼與理性之戰 appeared first on PanSci 泛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