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數據中看出端倪,瑪莉發現中洋裂谷──《聽見海底的形狀》
編按:本文選自《聽見海底的形狀》第十章,講述地質學家瑪莉‧薩普與研究夥伴布魯斯繪製海底地形圖,進而發現中洋裂谷的故事。 研究船來來回回,先拼湊完整大西洋航線...
View Article當科技發展跑在世界前面,科學家該做什麼?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 共同發明人——珍妮佛.道納專訪
上個月底,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因宣稱利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使得一對雙胞胎寶寶天生免疫愛滋病,掀起巨大倫理與醫學爭議。 什麼是 CRISPR/Cas9 ?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就像是一把多功能的分子剪刀,可以用來修正基因組成,治療遺傳性疾病。如果把生物體的基因想像成一本書,CRISPR/Cas9...
View Article引起上古神獸「拉馬克 V.S. 居維葉」演化論戰的埃及木乃伊鳥
公元 1798 年,尚未成為法蘭西大皇帝的拿破崙率軍入侵埃及,此行除了大軍之外,也有一隊學者跟隨。在法國佔領埃及期間獲得一塊石碑,隨後法軍戰敗,石碑落入英國人手中,這塊石碑後來將成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關鍵,並以「羅賽塔石碑」的名號聞名於世。儘管石碑本體沒能運回法國,卻仍是由法國人商博良率先解開古埃及文字的奧秘。 在拿破崙的埃及遠征之戰中,征戰之餘也打開了好奇心的缺口,啓發後來的埃及學。...
View Article追劇、加班都陪你!但你知道便利的調理食品是怎麼做的嗎?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文/ Sophia 在家追劇太燒腦?來一包拆封即食的滷味,觀影更享受! 公司加班太淒涼?叮一聲就可以吃的微波食品,溫熱身心又提升效率! 調理食品既方便,口味又多元,不僅有微波便當、火鍋湯包、低卡料理包等主食,也有滷味、串燒、帶殼毛豆等點心,已成為現代人生活良伴。...
View Article臺大論文造假案後續:認定造假竟以勘誤處理?誰才能建議期刊撤稿?──《科學月刊》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不具自治該有的品格,教育部沒有善盡監督的責任,科技部缺乏計畫管考的能力。今(2018)年 10 月 1 日,《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這本著名期刊中的 1 篇簡短撤稿聲明,可以作為這些事實的佐證。 這篇不到 150 個英文字的撤稿聲明全文如下: This article is being retracted at the...
View Article日本籍科學家近年屢獲諾貝爾醫學獎,是怎麼辦到的?──《科學月刊》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近年在科學獎項上表現傑出的日本,是如何辦到的? 每年10月份起,伴隨著一絲秋意,年度科學盛事諾貝爾獎的得獎名單陸續揭曉。每年的此時是《科學月刊》編輯部最忙的時候,為了讓讀者對年度諾貝爾獎得獎者及其研究有更深入淺出的瞭解,在得獎名單公佈之際,科月編輯部便會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撰文,匯集於 12 月號的「諾貝爾獎」專輯,以饗大眾。...
View Article萬磁王再度降臨?!300 萬人跨年夜搭捷運就能改變地球磁場嗎?
科學新聞解剖室-案件編號 30 案情 時序又將進入年底全台瘋跨年的期間,其中最大場的活動就是台北市政府的跨年慶典晚會,數十萬人湧入台北市,市府每年最後如何指揮交通、捷運疏通等等成了新聞焦點。2017 年 11 月卻出現令人嚇到吃手手的新聞,聯合報報導〈創全球之先重大發現 跨年夜北捷載量大改變地球磁場〉,內文提到: 中研院與中央大學長期監測大屯山火山活動,但在 2012 年到 2013...
View Article兩個爸爸沒有媽媽!世上第一隻孤雄生殖小鼠誕生
你知道嗎?最近有同性生殖的小鼠在科學家的手中誕生了。 學界其實一直探尋著:究竟同性的哺乳類能不能生殖、產下後代? 2018 年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在國際期刊《Cell Stem Cell》上發表了一個腦洞大開的研究,成功讓實驗鼠完成同性生殖[1]。 同性生殖很奇怪?自然界裡其實很常見 有沒有可能不需要和異性一起產生後代?圖/By FotoshopTofs @Pixabay...
View Article當我們同在一起創作,智慧系統與人的互動機制如何設計才能讓人快樂無比?
文/人機共生你我它 假如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有可能與 AI 共同創作,像是共同寫作、編劇、編曲、拍攝影片、繪畫等;那麼在這共創的情境下,假使 AI 系統提供人類不同詳細程度的說明時,人類的共創體驗會如何受影響?而在 AI 與人合作的過程中,誰該當領導者來主導整個合作?人類會想要主動引導嗎?假使 AI 成為發號施令的角色、而人類只能配合時,又會帶來什麼體驗?...
View Article【GENE思書軒】茶杯中天天上演的風暴
前陣子本校有學生在臉書上質疑為何實驗課中沒見到老師,很多學長姐吐槽他找死,結果老師出現了還兩度留言保證會每次實驗課都在,學長姐樂翻了嘲笑他等著中午進去實驗室,半夜才被放出來吧⋯⋯ 只有一學分的物理實驗室,聽說有些系還真的是常常中午進去,半夜才被放出來。在第一堂實驗課的基本測量,通常就是最恐怖的震撼教育,我們以為不過是拿尺去量一量,結果卻被誤差的估算等搞得七葷八素。 圖/giphy...
View Article【GENE思書軒】天才艾倫‧圖靈的一生
電影裡要描寫科學家,就讓他們穿白色實驗衣在實驗室和辦公室走來走去。可是現實中,如果我平時沒事就這麼做,同事和學生只會想說我是不是很後悔當初沒去唸醫科,然後忘了吃藥了 Orz 近年有不少描述科學家「真實」生活的電影或影集,如《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愛的萬物論》(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View Article2018《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本文由旻諭、馨香共同寫作 每年《Science》的編輯和記者們都會選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再讓大夥們一起投票選出當年度最最最重大的科學研究。當然,今年也不例外!廢話不多說,就讓我們直接從最受歡迎的票選冠軍談起吧! 圖/截圖自Video: 2018’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and runners-up 關鍵技術「三部曲」:追蹤受精卵裡的每、一、個細胞...
View Article米粥麻糬麵包洋芋片,從黏膩到酥脆,澱粉風貌百變的秘密是什麼?──《口感科學》
來自植物的兩種澱粉 澱粉是廚房裡的經典材料,最常用的增稠劑之一。在植物體內,澱粉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儲存能量,主要集中在種子和可食根部,例如稻米、小麥、玉米和馬鈴薯。在全人類攝入的總熱量中,澱粉佔了約 50%。澱粉由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這兩種多醣類構成,兩者整齊緊密地聚結在一起,在植物組織裡形成小的澱粉粒。不同種類植物裡的澱粉粒大小和形狀各異,稻米裡的通常很小(直徑約 5 微米);而小麥裡的大些(20...
View Article被稱為「毒塑膠」的聚氯乙烯為什麼還在我們生活中?要怎麼避免它的危害?
撰文/陳衍達 圖/analogicus @Pixabay, CC0 2016 年八月,全台灣的中小學即將開學之際,不到百人的雲林麥寮橋頭國小許厝分校,因為台塑公司在六輕工業區的聚氯乙烯製程中排放的氯乙烯1,迫使政府決議遷校,學生們只能在陌生的環境裡開始新的學期。...
View Article【Gene 思書齋】植物與我
如果有片地,希望能蒔花弄草,晴耕雨讀。不必歸隱故里,也能採菊東籬下,只是要悠然見水泥山⋯⋯ 種種花花草草增加綠意,各種心理學和醫學的研究都指出,能夠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壽,即使是在辦公室種些小盆栽也多少有些效果。 這應該是因為,即使我們的文明發展到現代化國家大部分人口都住在都市裡,可是我們過去上萬年習於蒔花弄草的基因還在我們身上吧。 圖/pixabay 過去的我所不知道的事...
View Article【Gene 思書齋】透視大數據的那些秘密
今天搭公車時,看到一個年輕男人以乎有些疲憊,勞基法愈修愈爆肝,他時而望著窗外,時而低頭沉思。 根據我多年的社會觀察和讀了心理學的書籍,我知道他一定是忘了帶手機或手機沒電了⋯⋯ 好啦,這是網路上看來的一則笑話,我並沒有搭公車。可是如果有一天,手機不在身邊的話,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了,甚至會不會連我們喜歡什麼樣的人、喜歡吃什麼、喜歡聽什麼音樂、喜歡愛什麼電影,我們都要問問手機或社群網站,這會很令人意外嗎?...
View Article英國狂牛症│食安簡史2:打怪前先看圖鑑
編按: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或許,可以從有著與食安交手百年經驗的國家中,學習效仿、制定適合的食安政策。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食安相關機構、事件為例,整理歸納出二十一篇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替自己把關。 本文為系列文章,前一篇請見:愛爾蘭戴奧辛汙染豬│食安簡史1:打怪前先看圖鑑...
View Article臺鐵普悠瑪的大事故,聚集了眾多結構性小失誤?由「海恩法則」談起──《科學月刊》
馬士元/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 2018 年 10 月 21 日,發生在宜蘭線新馬站的普悠瑪列車出軌翻覆事件,除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外,在釐清事故原因過程中,也讓臺鐵營運與安全管理的種種問題浮現。令人震驚的是,事故前的所有安全防線全數失守,從列車採購驗收與維修、駕駛員調度、設備可靠性和運轉安全紀律,每一環節都發生嚴重失誤,更從此事件中發現臺鐵竟沒有專責的營運安全管理體系 (safety...
View Article英國和歐盟食安簡史│食安簡史3:盟友與豬隊友
編按: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或許,可以從有著與食安交手百年經驗的國家中,學習效仿、制定適合的食安政策。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食安相關機構、事件為例,整理歸納出二十一篇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替自己把關。 前一篇請見:英國狂牛症│食安簡史2:打怪前先看圖鑑...
View Article